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21年, 他献的血可让160人有机会重获新生[今日路桥]

浙江天瑞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| 时间:2019/4/19 14:26:24

  □本报通讯员  蔡伟标  肖珍珍    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,1300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将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换了30多遍。如果挽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的血液,那这些鲜血可让160人有机会重获新生。    他,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授予的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、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”、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”。他,是台州市博爱医院职工孙尤江。近日,他又获得了一项殊荣:台州市无偿献血终身爱心奖。    21年持之以恒    1997年1月,29岁的孙尤江入职刚建院半年的台州市博爱医院,那时的他原本是一名平凡的120急诊司机,开车接送急诊病人。很多时候,他需要跟时间赛跑,并且车上的绝大部分病人都急需输血。当时的血站时常闹血荒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这样,他献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血。    这一献,孙尤江便开始了他长达21年捋袖献血的马拉松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    自1997年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后,每到献血间隔期结束,孙尤江就会再次献血。从最初的每月一次献血小板到现在的两周一次。如果遇到紧急求助,他会马上到台州市中心血站义务献血小板。有一次,接到血站一个紧急通知,孙尤江及时赶到,让一个大出血的患者保住了生命,而且很快痊愈。患者的家属拉着孙尤江的手,连声道谢,感激不已,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献血的意义,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。    也许是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原因,也许是做120急诊司机有过太多救死扶伤的经历,他看到的是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,想到的是那么多生命需要血液来延续,所以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坚持无偿献血这么多年。孙尤江总说:“这是件对别人有益的事,怎能不做呢?只要我身体好,只要我还能帮助别人,我都会一直坚持献血。”    4月11日,孙尤江像往常一样,简单吃过早餐后来到台州市中心血站,进行了他的第167次献血。献血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很熟悉,献血注意事项他更是谨记于心。因此,每次他总能顺利通过层层筛查和检测,成功献血。    乐当献血宣传员    多年来,孙尤江不但坚持无偿献血,还乐当献血宣传员。一有时间,他便向亲人、同事、朋友介绍献血知识,讲述自己献血的感受和好处。他常说:“献血无害健康,有益帮助。虽然一个人的献血量是有限的,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,大家一起无偿献血,就会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走到哪,孙尤江就宣传到哪。    最初,孙尤江感觉自己在献血时会显得“孤独无援”,因为大家总会有一个误解:血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浓缩,献血肯定会影响身体、影响健康的。“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,更不会减寿。只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献血,不仅不会影响健康,反而会促进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。” 后来,他带领其他无偿献血先进分子参加各种公益宣传活动。他的真诚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,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在他的带动下,同事们先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。看到这个群体不断壮大,孙尤江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。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,更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,共同担当这一份拯救生命的责任而欣慰。    如今,无偿献血和宣传献血早已成了孙尤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21年来,他几乎把它当成了一种“习惯”。他与他的爱心团队,每年每月都会按时去献血,若血站血液告急,一接到通知,他们的身影就会很快出现。    “我不过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我的血液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,从而让更多的家庭重获健康与欢乐。”在多次的颁奖典礼上,孙尤江总是用这句话来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。

  □本报通讯员  蔡伟标  肖珍珍    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,1300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将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换了30多遍。如果挽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的血液,那这些鲜血可让160人有机会重获新生。    他,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授予的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、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”、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”。他,是台州市博爱医院职工孙尤江。近日,他又获得了一项殊荣:台州市无偿献血终身爱心奖。    21年持之以恒    1997年1月,29岁的孙尤江入职刚建院半年的台州市博爱医院,那时的他原本是一名平凡的120急诊司机,开车接送急诊病人。很多时候,他需要跟时间赛跑,并且车上的绝大部分病人都急需输血。当时的血站时常闹血荒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这样,他献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血。    这一献,孙尤江便开始了他长达21年捋袖献血的马拉松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    自1997年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后,每到献血间隔期结束,孙尤江就会再次献血。从最初的每月一次献血小板到现在的两周一次。如果遇到紧急求助,他会马上到台州市中心血站义务献血小板。有一次,接到血站一个紧急通知,孙尤江及时赶到,让一个大出血的患者保住了生命,而且很快痊愈。患者的家属拉着孙尤江的手,连声道谢,感激不已,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献血的意义,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。    也许是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原因,也许是做120急诊司机有过太多救死扶伤的经历,他看到的是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,想到的是那么多生命需要血液来延续,所以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坚持无偿献血这么多年。孙尤江总说:“这是件对别人有益的事,怎能不做呢?只要我身体好,只要我还能帮助别人,我都会一直坚持献血。”    4月11日,孙尤江像往常一样,简单吃过早餐后来到台州市中心血站,进行了他的第167次献血。献血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很熟悉,献血注意事项他更是谨记于心。因此,每次他总能顺利通过层层筛查和检测,成功献血。    乐当献血宣传员    多年来,孙尤江不但坚持无偿献血,还乐当献血宣传员。一有时间,他便向亲人、同事、朋友介绍献血知识,讲述自己献血的感受和好处。他常说:“献血无害健康,有益帮助。虽然一个人的献血量是有限的,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,大家一起无偿献血,就会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走到哪,孙尤江就宣传到哪。    最初,孙尤江感觉自己在献血时会显得“孤独无援”,因为大家总会有一个误解:血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浓缩,献血肯定会影响身体、影响健康的。“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,更不会减寿。只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献血,不仅不会影响健康,反而会促进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。” 后来,他带领其他无偿献血先进分子参加各种公益宣传活动。他的真诚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,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在他的带动下,同事们先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。看到这个群体不断壮大,孙尤江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。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,更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,共同担当这一份拯救生命的责任而欣慰。    如今,无偿献血和宣传献血早已成了孙尤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21年来,他几乎把它当成了一种“习惯”。他与他的爱心团队,每年每月都会按时去献血,若血站血液告急,一接到通知,他们的身影就会很快出现。    “我不过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我的血液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,从而让更多的家庭重获健康与欢乐。”在多次的颁奖典礼上,孙尤江总是用这句话来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。

  □本报通讯员  蔡伟标  肖珍珍    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,1300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将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换了30多遍。如果挽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的血液,那这些鲜血可让160人有机会重获新生。    他,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授予的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、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”、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”。他,是台州市博爱医院职工孙尤江。近日,他又获得了一项殊荣:台州市无偿献血终身爱心奖。    21年持之以恒    1997年1月,29岁的孙尤江入职刚建院半年的台州市博爱医院,那时的他原本是一名平凡的120急诊司机,开车接送急诊病人。很多时候,他需要跟时间赛跑,并且车上的绝大部分病人都急需输血。当时的血站时常闹血荒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这样,他献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血。    这一献,孙尤江便开始了他长达21年捋袖献血的马拉松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    自1997年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后,每到献血间隔期结束,孙尤江就会再次献血。从最初的每月一次献血小板到现在的两周一次。如果遇到紧急求助,他会马上到台州市中心血站义务献血小板。有一次,接到血站一个紧急通知,孙尤江及时赶到,让一个大出血的患者保住了生命,而且很快痊愈。患者的家属拉着孙尤江的手,连声道谢,感激不已,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献血的意义,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。    也许是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原因,也许是做120急诊司机有过太多救死扶伤的经历,他看到的是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,想到的是那么多生命需要血液来延续,所以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坚持无偿献血这么多年。孙尤江总说:“这是件对别人有益的事,怎能不做呢?只要我身体好,只要我还能帮助别人,我都会一直坚持献血。”    4月11日,孙尤江像往常一样,简单吃过早餐后来到台州市中心血站,进行了他的第167次献血。献血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很熟悉,献血注意事项他更是谨记于心。因此,每次他总能顺利通过层层筛查和检测,成功献血。    乐当献血宣传员    多年来,孙尤江不但坚持无偿献血,还乐当献血宣传员。一有时间,他便向亲人、同事、朋友介绍献血知识,讲述自己献血的感受和好处。他常说:“献血无害健康,有益帮助。虽然一个人的献血量是有限的,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,大家一起无偿献血,就会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走到哪,孙尤江就宣传到哪。    最初,孙尤江感觉自己在献血时会显得“孤独无援”,因为大家总会有一个误解:血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浓缩,献血肯定会影响身体、影响健康的。“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,更不会减寿。只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献血,不仅不会影响健康,反而会促进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。” 后来,他带领其他无偿献血先进分子参加各种公益宣传活动。他的真诚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,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在他的带动下,同事们先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。看到这个群体不断壮大,孙尤江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。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,更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,共同担当这一份拯救生命的责任而欣慰。    如今,无偿献血和宣传献血早已成了孙尤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21年来,他几乎把它当成了一种“习惯”。他与他的爱心团队,每年每月都会按时去献血,若血站血液告急,一接到通知,他们的身影就会很快出现。    “我不过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我的血液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,从而让更多的家庭重获健康与欢乐。”在多次的颁奖典礼上,孙尤江总是用这句话来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。

  □本报通讯员  蔡伟标  肖珍珍

  一个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,130000毫升献血量相当于将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换了30多遍。如果挽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的血液,那这些鲜血可让160人有机会重获新生。

  他,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授予的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”、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”、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”。他,是台州市博爱医院职工孙尤江。近日,他又获得了一项殊荣:台州市无偿献血终身爱心奖。

  21年持之以恒

  1997年1月,29岁的孙尤江入职刚建院半年的台州市博爱医院,那时的他原本是一名平凡的120急诊司机,开车接送急诊病人。很多时候,他需要跟时间赛跑,并且车上的绝大部分病人都急需输血。当时的血站时常闹血荒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这样,他献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血。

  这一献,孙尤江便开始了他长达21年捋袖献血的马拉松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自1997年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后,每到献血间隔期结束,孙尤江就会再次献血。从最初的每月一次献血小板到现在的两周一次。如果遇到紧急求助,他会马上到台州市中心血站义务献血小板。有一次,接到血站一个紧急通知,孙尤江及时赶到,让一个大出血的患者保住了生命,而且很快痊愈。患者的家属拉着孙尤江的手,连声道谢,感激不已,这让他再一次体会到献血的意义,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。

  也许是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原因,也许是做120急诊司机有过太多救死扶伤的经历,他看到的是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,想到的是那么多生命需要血液来延续,所以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坚持无偿献血这么多年。孙尤江总说:“这是件对别人有益的事,怎能不做呢?只要我身体好,只要我还能帮助别人,我都会一直坚持献血。”

  4月11日,孙尤江像往常一样,简单吃过早餐后来到台州市中心血站,进行了他的第167次献血。献血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很熟悉,献血注意事项他更是谨记于心。因此,每次他总能顺利通过层层筛查和检测,成功献血。

  乐当献血宣传员

  多年来,孙尤江不但坚持无偿献血,还乐当献血宣传员。一有时间,他便向亲人、同事、朋友介绍献血知识,讲述自己献血的感受和好处。他常说:“献血无害健康,有益帮助。虽然一个人的献血量是有限的,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,大家一起无偿献血,就会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走到哪,孙尤江就宣传到哪。

  最初,孙尤江感觉自己在献血时会显得“孤独无援”,因为大家总会有一个误解:血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浓缩,献血肯定会影响身体、影响健康的。“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,更不会减寿。只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献血,不仅不会影响健康,反而会促进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。” 后来,他带领其他无偿献血先进分子参加各种公益宣传活动。他的真诚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,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,在他的带动下,同事们先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。看到这个群体不断壮大,孙尤江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。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,更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,共同担当这一份拯救生命的责任而欣慰。

  如今,无偿献血和宣传献血早已成了孙尤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21年来,他几乎把它当成了一种“习惯”。他与他的爱心团队,每年每月都会按时去献血,若血站血液告急,一接到通知,他们的身影就会很快出现。

  “我不过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我的血液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,从而让更多的家庭重获健康与欢乐。”在多次的颁奖典礼上,孙尤江总是用这句话来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。

2019-04-19 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cnepaper.com/jrlq/html/2019-04/19/content_4_1.htm


关闭
COPYRIGHT © 2025 浙江天瑞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浙ICP备16034530号-1